第15章 郑玄的孙子怎么可能不懂-《衣冠不南渡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  大臣们都渴望着在实权部门做事。

      毕竟,荣誉官爵只是荣誉,实权才能捞取更多的好处,也能建立更多的功勋。

      但是此刻,荀顗却表示要离开尚书台。

      当他跪坐在自己面前,请求离开的时候,曹髦忍不住劝说了起来。

      “荀公,这是为何呢?”

      “您在尚书台的时日最久,最熟悉尚书台的诸多事情,若是没有您,尚书台里的事情要怎么办呢?谁来处置呢?”

      “您可不能离开啊!”

      荀顗却摇着头,过去他多急着执掌尚书台,如今他就多急着要离开尚书台。

      过去的尚书台,虽然是实权部门,但是并不忙碌,群臣们的属吏众多,诸多尚书的分工不明确,其中混日子的人也不少。

      荀顗在治政方面,并没有什么才能,他博学多才,更偏向学者,而历史上他担任尚书时,主管官员的升迁调动,当时的大臣们对他非常的满意,认为他很公正。

      荀顗有多公正呢?他所提拔的官员都很符合司马昭的预期,同时深得司马炎的喜爱。

      他在后来,甚至还当面向司马炎称赞:贾南风“姿德淑茂”,适合担任太子妃。

      就这四个字,摸着良心来说,贾南风连一个都不符合!

      荀顗主打的就是一个人情世故,在他的认知里,大族相互帮忙,互相扶持,才能让大家都拥有美好的未来。

      果然,贾南风成为太子妃后,大晋就迎来了非常“美好”的未来。

      后来他担任司空的时候,发现了王戎的诸多罪行,当然,也是相互帮衬嘛,最后就是换個地方继续当刺史。

      总之,这位就是典型的名声大于才能。

      曹髦将他留在尚书台里,主要还是为了安抚那些大族派的群臣们,是为了缓和矛盾,而如今嘛,自己的权势已经很稳了,不必再通过这样的办法来缓和矛盾。

      而尚书台里诸事忙碌,荀顗博学多才,可都是偏理论,搞尚书台里的实事,他未必能搞的过来。

      尽管曹髦很是热情的挽留,可荀顗的想法却已经很坚定了。

      必须要走。

      尚书台里都是一群年轻人,事情是一个接着一个,他再不走就要被抬走了。

      曹髦很是难为情的答应了他的请求,随即拜他为太仆。

      荀顗松了一口气,离开了太极殿。

      此刻,曹髦重新看向了尚书台。

      仆射的位置空了一个。

      目前有两个办法,第一个是让卢钦来担任仆射。

      他处事公正,政绩显著,是个办实事的人,颇有他祖父的风范。

      第二个是让钟会担任仆射,让魏舒顶替上钟会的位置。

      这两种选择都是各有好处,曹髦沉思了许久,还是决定让钟会顶上去。

      这倒也不是曹髦在故意压制着卢钦,主要还是为了魏舒。

      卢钦不在尚书台还可以放在其他位置上,但是魏舒就不行了。

      侍中体系和中书里都没有他的位置。

      况且,接下来钟会要参与的事情可能会比较多,一个仆射的官职能方便他参与更多的事情。

      至于卢钦,曹髦想到了他的去处。

      侍中。
    第(1/3)页